动脉硬化指数您了解吗?
动脉硬化指数的正常数值为<4,如果一个人的动脉硬化指数<4,反映出动脉硬化的程度不严重或在减轻,数值越小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低;如果动脉硬化指数≥4就说明已经发生了动脉硬化,数值越大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重,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是国际医学界制定的一个衡量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它的计算方法为:动脉硬化指数(AI)= [血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HDL)] ÷ 高密度脂蛋白(HDL)。
动脉硬化指数<4,反映出其动脉硬化的程度不严重或在减轻,数值越小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低。
动脉硬化指数≥4,说明已经发生了动脉硬化。数值越大,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重,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什么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可引起动脉的增厚、变硬、失去弹性,最终可导致管腔狭窄。可分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硬化和小动脉硬化等3种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衰老的最基本疾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破坏了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无疑将殃及免疫系统,加速老化过程。
动脉硬化有那些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慝状态下潜伏发展。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
注意动脉硬化病的早期危险信号,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脑动脉硬化 可引起脑缺血(包括暂时性缺血性发作)、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神经衰弱(常有头晕,头昏,头痛,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情感异常(情绪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变得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判断能力低下(表现为不能持及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处理问题要靠别人协助)。脑动脉硬化达到中后期时可出现步态僵硬或行走不稳,痴呆,癫痫样痉挛发作,脑中风。
肾动脉粥样硬化 常引起夜尿多、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晚期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危险因素
动脉硬化症是一组动脉疾病的统称,指动脉壁增厚、硬化、弹性减退,这些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症、动脉中膜钙化以及细动脉硬化症。动脉粥样硬化是指管壁表面的内膜柱出现大小不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动脉硬化,主要表现在细动脉出现玻璃样变。动脉中层钙化在我国较少见,病变主要发生在肌型动脉,以中层钙化为特征,常见于老年人。细动脉硬化症常见于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 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 主要累及大、中动脉。我国 AS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多见于中、老年人 , 以 40 ~ 50 岁发展最快。
一)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的异常增高。胆固醇在血浆中主要表现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LDL、VLDL(坏胆固醇)的水平持续升高与 AS 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 水平的降低与 AS 的发病率呈正相关,LDL和VLDL是判断AS和冠心病的最重要指标。
(二)高血压(hypertension)
统计显示:高血压患者与同年龄、同性别的无高血压者相比,AS的发生率高4倍,高血压患者AS发病早,且病变严重。机理为高血压使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迫和冲击作用较大,引起内膜损伤,内膜对脂质渗透性增强,高血压患者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应较正常人更低,才可防止AS发生。
(三)吸烟
吸烟是心肌梗死的主要独立的危险因子。主动吸烟及被动吸烟均可以损害血管内皮的舒张功能,内皮舒张是动脉健康的标准。吸烟使血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内皮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吸烟使血中LDL易于氧化,氧化的LDL促进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迁入内膜下并转化为泡沫细胞,引起AS。
(四) 继发性高脂血症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甘油三脂和 VLDL 水平明显增高, HDL 水平较低;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高胰岛素水平可促进血管壁的平滑肌增生,与血中的 HDL 呈负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病综合征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使血浆 LDL 明显增高。
(五) 遗传因素
冠心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是 AS 发病因素。LDL 受体的基因突变,导致血浆 LDL 极度升高,年龄很小就可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症。
( 六 ) 其他因素
(1) 年龄:AS 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 性别:由于雌激素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女性在绝经前发病率低于同年龄男性,表现为 HDL 高于男性, LDL 低于男性,绝经后这种差别消失。
(七)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合并高血压以及葡萄糖与脂质代谢异常的综合征。出现血浆 LDL 升高及HDL 降低,表现为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其直接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并造成病人死亡。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可发生于弹力型动脉和大、中等肌型动脉如冠状和脑动脉。患者多因并发冠心病或脑卒中而发病或致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主要为以下几项。
1.局灶性病变常发生于动脉分叉处。
2.病变始发于内皮细胞功能性的改变。
3.病变的最重要细胞为SMC。SMC由中膜迁移到内膜并增殖及合成较多的细胞外结缔组织。
4.病灶随严重程度不同在细胞内外有不同脂质,其中主要为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开始形成到发展成熟约需10~15年的时间,不同时期的斑块表现不同,典型的斑块有3种不同的形态,即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复合性病变。
动脉硬化治疗的方法
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一级预防),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二级预防),已发生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病人寿命(三级预防)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身体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脂类物质消耗,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
其次,注意控制饮食:饮食宜清淡,不可吃得太饱,最好戒烟忌酒。
第三,药物仪器治疗:目的是降低血液的脂质浓度,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活化脑细胞等。
药物治疗
1.扩张血管药物解除血管运动障碍,可用血管扩张剂。
2.调整血脂药物血脂增高的病人,可根据情况选用下列降血脂药物:
手术治疗
包括对狭窄或闭塞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主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施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也可用带气囊心导管进行的经腔血管改形术,经腔激光再通,经腔粥样硬化斑块旋切或旋磨,经腔血管改形术后放置支架等介入性治疗,此外,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高胆固醇血症,国外有施行回肠旁路手术或血浆交换法治疗,但费用昂贵或兼有后遗症。
动脉硬化主要预防措施
(1)劳逸结合与精神调节:避免精神紧张、烦恼焦虑,生活要有规律,学会经常用脑,又要避免用脑过度;
(2)合理饮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饮食治疗原则是限制脂肪摄入量。摄入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防酸)不宜过多,应禁食肥肉和大油。豆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有一定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多吃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鱼肉类、植物油、豆制品等。另外,少吃甜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钾、钙等,这有益营养素及植物纤维的摄入。摄入适量的盐(6-8克/天),不吸烟,少饮酒或不饮酒等,这些都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体力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可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和防止肥胖;
(4)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宜及早注意血压及血脂的变化,力争在早期采取措施治疗。